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不难发现对待同一件事情,不同的应对态度会带来不同的结果。比如,当夫妻之间产生矛盾,积极主动的人会坐下来沟通存在的问题,用心平气和的语气寻求解决方法,结果是问题得到及时解决,不但不影响夫妻之间的关系,反而能促进亲密关系;而消极被动的人,可能就直接摔门而出,或者拒绝沟通。结果是矛盾越积越多,两人变得无话可说,或者只能离婚收场。由此可见,越早掌握积极主动的习惯,对我们的人生越有帮助。
那“积极主动”具体指什么呢?作者认为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,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,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。
被誉为“中国烟草大王”的褚时健,71岁的时候因经济问题被处无期徒刑。出狱后,褚时健与妻子在玉溪市新平县哀牢山承包荒山种橙,开始第二次创业。2012年底,85岁的褚时健种植的“褚橙”通过电商开始售卖,常被销售一空。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积极主动的习惯,这是一种对人生负责的态度,即使已到耄耋之年,且入狱重病在身,褚时健仍然对生活满怀热情,正是积极主动习惯的驱使,才能让他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。
积极主动的习惯对个人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,该如何践行这个习惯呢?
第一,采取主动的态度。比如,工作不合心意,有意跳槽时不妨做几个关于兴趣和能力的测试,研究自己心仪行业的状况,甚至思考自己的求职单位正面临何种难题,然后采取有效的表达方式,向对方证明你能够协助解决问题。好工作不是等来的,一定是主动争取来的。
第二,聆听自己的语言,用“我可以”代替“我不能”。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透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,遇到事情总会用“我不能”“我不会”来回绝;但积极主动的人会说“我尝试”“我愿意”“我能”。
第三,扩大影响圈。积极主动的人会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,扩大自己的影响力,获取更多人的支持;而消极被动的人则喜欢盯着别人的弱点,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不放,结果怨天尤人,把自己当作受害者。
史蒂芬·柯维建议不妨用30天的时间亲身实践积极主动的原则,这期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影响圈内,从各种小事做起,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;学会做照亮别人的蜡烛,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;以身作则,而不是吹毛求疵;解决问题,而不是制造事端。
例如,亲密关系出现问题,该怎么做?首先,不逃避主动面对,反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,即使是对方有错在先,也不去评判对错,不指责对方,可以买束花或一份礼物来缓和关系。其次,善用积极的语言,比如说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,我打算聊聊问题,我愿意去改正不足的地方等等。最后,通过家务拉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,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比如,周末和爱人一起做家务,下班后辅导孩子作业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