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自我分离”与“自我审视”,弗兰克尔提醒我们要注意三点。
第一点是:分清“自我分离”和“否定”很重要。
自我分离不是否定。自我分离是有意识的行为,而且具有明确的行动取向。它建立在我们对自己、对环境的深入理解,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
相反,否定则意味着我们对现实的忽视,我们只管一口气地把事情全盘否定,用“鸵鸟政策”对待问题,假装一切没有发生过,或者完全不去尝试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一味地“躺平”、放任自我。
所以,我们要正确地把握“自我分离”的内涵,用积极的、有建设性的方式分析自己遇到的难题、找到解决的方案。
第二点是:从远处观察自己,也包括从他人的角度观察自己。
在练习自我分离的时候,我们在创造新的角度观察自己,这里面就要借用他人的经验。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,但又存在不少相似性和共通之处。通过对他人生活的“理解与同情”,我们就能够将心比心,从别人的生活中学习、体会,再用到自己的生活里。
第三点,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对待错误。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与自己的错误分开,把自己的错误与别人的错误分开,那么,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会如虎添翼、锦上添花。
因为首先我们必须承认,没有人喜欢犯错、错误终归是不好的,但是让人无奈的是,人总会犯错,或大或小,难以避免。
这时,我们可以有两种态度,要么承认错误、再加以改进,要么选择逃避错误或是指责他人。显然前者才是正确的选择,而且它并不难达到,因为一旦用自我分离的方式去看待错误,我们就不会把那些具体的错误和我们自己的整体性格、人品、能力挂钩,而只会就事论事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通过以上这三点,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“自我分离”的技巧,应对困境和苦难,赋予生活最真实、最有价值的意义。